一、引言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帮助学生成为“全人”,即知识结构上的博雅与通达、能力结构上的融通与理智、道德结构上的和谐与完善[1]。武汉大学通识教育正在一步步打破专业学习的藩篱,致力于打开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博雅品味,形成科学思维和健全的人格[2]。
本课程教学理念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水环境伦理观和科学发展观,认识水质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和增进自我保健的理念,激发学生保护水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组织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通识课理念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思辨能力与阅读能力,通过案例和故事导出教学意图,增加了学生听课兴趣,课程紧紧围绕水质科学与人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两条主线,贯穿案例分析(见表1)与讨论,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和线上讨论,教师在讨论中积极引导,从而培养了学生批判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表1 通识课《水质科学:健康与发展》的案例分析
(二)教学过程组织
1.构建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顺利开展案例讨论与实验教学,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提前布置案例分析作业,发放电子版阅读资料,让学生查阅资料、做读书笔记,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做课堂发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让本科生学会查文献写总结的求知方式,而且能养成一种合作习惯,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中师生、生生的全方位对话。
2.启发式与交互讨论式教学方式。课堂上通过引导式提问达到启发式教学目的,追问则可采用选择问句,它有某种限定作用,可引导学生定向思考。教师首先抛出问题,如纯净水等于健康水吗?你能否接受新生水用于日常生活?如何宣传节水措施等,学生就这些问题讨论,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及时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看到。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如武汉大学珞珈在线、学习通、QQ群、电子信箱等,实现在线讨论或离线讨论。
3.增加实践教学。为了加深学生对水质的感性认识,针对东湖水、自来水和长江水,安排了五个实验(见表2),学生对制备纯水、混凝实验中矾花的形成等实验室现象有浓厚的兴趣,主动录像。在反馈表中,都表示喜欢实验课。
(三)课程的考核
采取卷面测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各部分比例如下:实验报告15%+课堂讨论15%(小组互评分+教师评分)+讲PPT或小论文(10%)+线上留言(10%)+期末考试(50%),尽可能客观、公平、公证地评定每位学生的学习成绩。
表2 通识课实验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本通识课课程已经开设十四年,在学校通识课3.0建设中,名称稍有修改而被当作新课,本学期选课人数不足,虽然存在课程更名和学校通识课程数目增加的客观原因,反思自身后,调整了授课内容、增加实践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在不断思考中改进授课质量。
(1)建设珞珈在线网上课程资料
迅速向学校申请开通珞珈在线和学习通,及时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PPT、推荐文献、视频等课程资料上传,每周提前发布讨论题。
(2)增加授课的拓展内容
通识课选课学生来自全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减少了理论教学量,增加了紧密联系实际的拓展资料,如图瓦卢与北极冰川融化、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农夫山泉三重门事件以及新加坡新生水的发展历程等话题,激发了学生的听课热情。
(3)增开实验课以提高趣味性
调整教学日历,安排一次实验课。大多数学生动手做实验基础差,导致实验讲解的工作量大,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浓厚,调动了其自主学习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上这些努力,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有学生在武大公众号上发帖子点赞了该门课程。如何将水质科学教育的内容和通识课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合还需深入研究和探索,也是今后践行的方向。
[1]邱风,张文艳.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体系构建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6-13.
[2]黄舒.通识教育专家聚焦卓越教学与品质提升[EB/OL].武汉大学本科生院网站,
文章来源:《健康必读》 网址: http://www.jkbdzzs.cn/qikandaodu/2020/0713/428.html
上一篇:护士健康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下一篇:刍议如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