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古树健康监测与评价研究进展

来源:健康必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古树是重要的物产资源,素有“古文化”“活化石”“古文物”等称号。古树是长期以来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果,是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人文价值、具有极高保护价值的不可再生的

古树是重要的物产资源,素有“古文化”“活化石”“古文物”等称号。古树是长期以来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果,是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人文价值、具有极高保护价值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如果古树名木存活、长势良好,则古树名木资源具有广阔的旅游前景。然而,由于树龄较大、生长势衰弱、根系扩张能力明显减弱和病虫害发生严重等,古树的健康状况存在较多问题。从古树名木的保护现状来看,古树名木保护不容乐观,刻字、焚香和攀爬等人为伤害古树名木的行为屡禁不止,人们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较低,加上干旱、水涝和病虫害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造成古树名木的处境较为严峻,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古树名木植株死亡,从而致使古树景观消失。同时,随着古树名木的树龄增加,其自身会出现衰老、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越来越差以及生理机能逐渐下降等现象。此外,生长环境和人为干扰等许多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古树名木的健康,进而不利于古树名木的修复与保护性开发。本文旨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古树研究现状,并且基于我国古树保护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寻找我国古树健康监测与评价体系的薄弱环节,探讨古树资源的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价技术,以期为古树的基础养护与管理提供一定建议和参考。

1 古树的定义及分级标准

古树名木是指树龄达到100年以上,稀有、珍贵的树木和具有一定纪念意义、历史价值的树木[1]。根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等相关规定,按照树龄将古树名木划分为3个级别,即国家一级、国家二级和国家三级古树。其中,国家一级古树指树龄等于或超过500年,国家二级古树指树龄在300~499年之间,国家三级古树指树龄在100~299年之间。国家级名木不受树龄限制,同时也不进行分级。

2 古树健康的影响因素

树木的健康与否能够体现树木生长状况,树木健康则主要是指树木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2]。树木均要经过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等过程。古树名木健康的影响因素较多,成因复杂。除了古树自身衰老造成树木生理失去平衡,甚至死亡以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2.1 古树自身衰老

古树自身衰老是影响古树健康的主要内部因素。随着树龄增加,古树名木会出现自身衰老、生理机能逐渐下降、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越来越差等现象。随着树体的衰老,古树根的吸收能力降低,进而无法完全满足地上部分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造成内部生理失去平衡[3],导致部分枝叶逐渐枯萎死亡[4-6]。在植物衰老过程中,还表现出一定的缺素状态,叶绿素含量降低,树叶变黄,因而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可以作为衡量古树衰老的一项指标[7]。

国外关于古树生理研究方面文献较多。有研究人员发现,在全球变暖大环境的影响下,大气温度逐渐增高,土壤中水分不断流失,与此同时古树的蒸腾作用逐渐增强,而古树从土壤中吸收的水量下降,无法完全满足地上部分对水分的需求,进而影响古树的生长速率和光合作用[8]。冬季温度升高破坏了古树原有的休眠节奏,减缓了古树生长势,扰乱了古树的生命周期,造成古树无法完成生长[9]。随着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废气等污染气体的排放,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断增加。如果二氧化硫、氟化氢和粉尘等大气污染物超过古树的承受能力,就会致使古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受阻[10]。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气体的增加,导致酸雨出现的几率增大。古树的嫩叶和嫩枝等幼嫩组织会遭受酸雨的腐蚀,进而致使古树出现整体退化的现象,造成古树生长变弱[11]。

2.2 古树生长的土壤条件恶化

古树生长的立地条件恶化主要表现为土壤紧实、土壤密实度过高、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通气性差和土壤肥分不足等方面[12]。城市公园游人密集,地面经受长期踩踏,造成土壤板结和土壤的密实度高[13-14]。此外,土壤的透气性降低,机械阻力增加,均十分不利于树木的生长[15]。风景区内的各种文化和商业活动等急剧增加,设置临时厕所以及倾倒污水等人为因素致使土壤中的含盐量过高、重金属离子含量增加,进而导致某些局部地段的古树名木出现死亡[16]。很多古树树干周围铺装过大,留有的树池较小,进而阻碍了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进行气体交换[17],造成古树名木的根系处于透气性极差的环境中[18]。古树名木生长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养分不足。人为活动能够导致土壤中磷、氮和钾等营养元素不足[19],致使古树名木生长缓慢,不能满足树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20],树叶稀疏,抗性减弱,甚至死亡[21]。

文章来源:《健康必读》 网址: http://www.jkbdzzs.cn/qikandaodu/2021/0114/672.html

上一篇:种猪繁育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养殖健康稳定

健康必读投稿 | 健康必读编辑部| 健康必读版面费 | 健康必读论文发表 | 健康必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健康必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