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主食缺乏对健康的危害及优化策略

来源:健康必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主食就传统意义而言,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因地理环境、风俗民情与气候条件的不同,各地居民的主食选择也有所区别,如北方人喜爱的馒头和面条

主食就传统意义而言,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因地理环境、风俗民情与气候条件的不同,各地居民的主食选择也有所区别,如北方人喜爱的馒头和面条,南方人钟情的大米和谷薯类制品,都属于主食的范畴。近年来,主食的种种负面传闻不绝于耳,甚至被扣上了代谢性疾病及慢性病元凶的帽子。不吃主食,危害是很大的。许多人为了减肥或被查出高血糖后为控制病情,拒绝主食,虽然这样会使体重在数周或数月内连续下降,然而一旦恢复主食,体重会迅速反弹甚至超过之前的水平。而且这种减肥或控制血糖的方式,也影响了寿命。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发布过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总体碳水化合物(主食)摄入量和预期寿命之间存在着U形关联。这意味着适时适量的主食摄入能让人活得更久。相对于主食吃的更多的人群,吃主食越少,疾病及死亡风险越高[1]。

1 主食缺乏对健康的危害

1.1 增加心脏病及肠癌风险

主食是主要的食品,是相对副食品而言的。一般来说,为了填饱肚子,主食吃得较少,就需要更多的其他食物作补充,如畜禽肉等动物性食物。动物性主食相比植物性主食来说,脂肪含量更高。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过多的脂肪会储存在皮下或身体各组织器官,而人体的血脂、血液粘稠度、血小板聚集会随着高脂肪膳食的增多而出现异常。与此同时,动脉血管内壁形成的脂肪斑块会增加血液流动阻力,使得血流速度缓慢,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心梗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上升。少了主食,因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人体将消耗体内存储的蛋白质来氧化供能,因此会增加肝肾负担。全谷类及豆类等主食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主食摄入减少,膳食纤维也会相应减少,膳食纤维被称作“物理扫帚”,它可以通过清除肠道代谢废物、加快蠕动,减少有害物质与肠壁的接触时间而增加排便量,还可以维持正常菌群,预防肠道疾病和肠道肿瘤。因此,主食对于预防肠道疾病和肿瘤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吃主食会增加肠癌的风险。

1.2 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及机能减退

大米、面粉、玉米、小米和马铃薯等碳水化合物丰富,是脑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因为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转化的葡萄糖供给热能最快。脑细胞需要葡萄糖作为能量,但却无法贮存葡萄糖。特别是脑力工作者,更需要通过补充碳水化合物类食品,来达到持续给大脑血液供能的目的。据研究表明,大脑每天需要约130 g主食提供能量,若不足,可产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焦虑不安等症状,严重影响大脑思维,严重者还可能造成失忆。因此,主食摄入不足会对学习、记忆及思考力造成伤害[2]。

1.3 内分泌失调及低血糖

内分泌平衡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内分泌系统的稳定需要糖类、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协同作用。尤其是对于女性群体来说,内分泌平衡,可保持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的正常,一旦出现了内分泌失调的问题,那么一系列的病症损害就会出现。不吃主食(碳水化合物低于200 g)可能会破坏机体内分泌的平衡,女性不吃主食减肥的人群比例较高,短期不吃主食确实可以降低血糖、减轻体重,但多数人会出现营养不良、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等严重问题。碳水化合物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供能,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人体就会通过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给能量。脂肪的代谢需要葡萄糖的协同作用,当碳水化合物缺乏时,脂肪酸因不能彻底氧化而产生酮体,过多的酮体会引起酮症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比高血糖的危害更大,持续低血糖对大脑等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耐受性更差,一旦发生,一时难以纠正。因此,糖尿病患者更不能通过不吃主食来控糖、减重。

1.4 易营养不良及肥胖

粮谷类食物等主食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是人体最方便、最经济的能源物质。不吃主食容易导致人体营养不良。如果用零食代替主食,油脂、能量、食品添加剂等的摄入量可能会更多。食用的主食种类要多,合理的进食五谷杂粮可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延长寿命。五谷包含水稻、小麦、玉米以及多种豆类、杂粮。但是,近些年来,随着饮食的精细化,很多人把主食局限为精米白面,长期单一的主食选择,让主食的弊端尽现。其实,生活中能完全作为主食或代替部分主食的食物有很多,而科学的食用主食不但有助于减肥,还能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文章来源:《健康必读》 网址: http://www.jkbdzzs.cn/qikandaodu/2021/0220/718.html

上一篇:人体秤领域的专利分析研究
下一篇:浅谈疫情背景下的六一儿童节线上活动方法

健康必读投稿 | 健康必读编辑部| 健康必读版面费 | 健康必读论文发表 | 健康必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健康必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