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在大卫·霍克尼的画册里看到《游泳池》,震撼于其中那样抽象的一个观念,竟可以如此个性的具象表达,他是少数几个被自己记住的西方当代艺术家之一。那时候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有一天,霍克尼会在纽约佳士得拍出约6.26亿的天价,成为在世身价最高的艺术家。
对这样的作品,往往需要各种资料的解读,就像在《重屏会棋图》与《听琴图》被解读后发现被隐匿的宫廷权术玄机。而在《游泳池》背后,大家看到最多的还是他汲取养分最多的波普艺术,这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源于商业美术形式的艺术风格,也是引领了艺术与商业的成功结合。
关于艺术与商业,关注这对相爱相杀的组合已经是老生常谈。
前几天正好听了湖北美术馆冀少峰馆长的一个1978年后中国当代艺术讲座,他提出了在当下一个很通透的观点:“现在已经不是像中国当代艺术诞生之初可以一幅画、一篇小说、一个符号就可以成名的时代。到今天,艺术开始与资本一起共谋,与金融寡头一起共谋。当代艺术是一种制度,自成一套知识谱系,更是一个知识结构。由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美术馆馆长、博物馆馆长、拍卖行、画廊、收藏家、基金会、媒体主编所共同组成。这个制度认可你,你才是艺术家。”
冀少峰馆长的观点实际已经直面当下的艺术生态链,因为生态链里最明显也是最恒久的主要是艺术品的价格,实际是讲艺术与商业、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行会比画廊此类的一级市场更有商业气息,将艺术品数字化,价高者得,甚至还隐含某些暧昧的目的,但尽管如此,拍卖行的价格走势,却会成为衡量一位艺术家成功与否的重要参照。只要有市场,就抹不掉“商业”的色彩。只是在这个市场里,画廊类的艺术机构作为最前端的一级市场,自认是艺术的“守门人”、艺术家的朋友与保护者。因为画廊的前身是艺术赞助人,这一角色古已有之,比如16世纪的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还有彪炳艺术史的美第奇家族,到现代则是由画廊、艺术机构、基金会来扮演。
无可否认,任何艺术家都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在他不同阶段的作品自然拥有不同价格。艺术家本人的天赋、技能决定了艺术品的质量,但艺术品的“成功”却不全然是艺术家这一个因素。大众判断艺术品“成功”与否,按规律还是要考察专业人士的评价,博物馆和艺术机构的入藏,拍卖行情、价格高低以及画廊的运营。在艺术家要从起步达至“成功”的漫长路途里,现在还可以通过衍生品与文创产品,多一条更广泛被认可的渠道。毕竟,大众的审美需求可以加速艺术家成长的助推力。
而作为一级半市场的艺博会,还算艺术生态链条中的新兴产物,从刚开始诞生时的大市集业态发展到现在越来越讲究“策展式”,连在展陈设计上都更多向美术馆和画廊去靠拢。春季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和秋季的上海西岸艺博会已经超越了市场的含义,而成为了两个超级城市进行下一个国际艺术之都的竞争。
回到现实中来看,画廊、拍卖行、收藏家、艺术机构、美术馆、博物馆、评论人的多方协同合作下,艺术市场是各种人际圈子、各种知识结构带来的无界交集,而人是最大的变量,所以本期封面专题也在关注收藏投资的高端市场外,聚焦大众艺术消费的普遍市场,发现新的潮流走向。就如历史上的文艺复兴,那些慷慨又睿智的艺术赞助人固然重要,但从博物馆遗存的日常器物去观察发现,其间传达出民间对审美趣味的普遍追求也非常重要。
如果两端市场如双生花般同步发展,艺术生态链的健康未来真实可期。
文章来源:《健康必读》 网址: http://www.jkbdzzs.cn/qikandaodu/2021/0508/1375.html
上一篇:匮乏需求满足春娇救志明中余春娇的健康人格塑
下一篇:现代高效办公场所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