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健康饮食技巧 六个关键词包罗养生大学问

来源:健康必读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目录 第一章:健康饮食牢记6个词 第二章:吃饭没味补点锌 第三章:防中毒 吃海鲜时多用醋 第四章:煎炸剩油 巧变调味油 编者按: 吃饭是人们每天都不许做的事,人们通过食物中所

  目录

  第一章:健康饮食牢记6个词

  第二章:吃饭没味补点锌

  第三章:防中毒 吃海鲜时多用醋

  第四章:煎炸剩油 巧变调味油

  编者按:吃饭是人们每天都不许做的事,人们通过食物中所蕴含的元素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而又多少人真正懂得健康饮食原则呢?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饮食注意事项吧。

  健康饮食牢记6个词

  关键词:体重

  一共有四个地方可以判定脂肪量的多少:第一个部位是上臂三头肌的皮下,第二个部位是肩胛骨下,第三个部位是肚脐的周围,第四个部位是大腿内侧。人的脂肪是如何分布的呢?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上下一般粗,这叫均匀型;第二种情况是肚子大的苹果型肥胖;第三种情况是臀部下肢相对胖,形成三角型或者叫梨型肥胖。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苹果型肥胖,更多的脂肪集中在腹部,增加内脏负担,导致脂肪肝。

  要接受“瘦腰”的观念。测量自己的腰围,男士不要超过85厘米,女士不要超过80厘米。

  关键词二:水

  不要忘记喝水。80%的疾病和30%的死亡都和不会喝水有关。世卫组织调查发现,人们当前的饮水习惯决定其10年后的健康状况。一天喝5杯水比一天喝1―2杯水的女性,乳腺癌风险减少79%,总体癌症风险降低49%。很多人其实都处于轻度缺水状态。口渴是缺水的最后信号,一天最好不要有口渴的感觉。要会喝水,一口水不能喂饱全身缺水的细胞,一次喝水200毫升,一次性缓慢连续喝完。

  关键词三:油

  中国居民吃油现状:2006年2000万吨,人均每天41毫升。推荐量:25毫升。人均每天多吃16毫升,增加热量千卡,相当于每年多吃28公斤主食。

  日常用油应遵循以下三点:1.猪油、牛油、羊油,禁用,不能用此来做烹调;2.棕榈油、椰子油,不推荐(植物油中的棕榈油、椰子油是最坏的,含的成分接近动物油);3.炒菜油温不能过高,先烧热锅,再放凉油,一热就放菜,不要让它产生烟。谢绝油炸物。

  关键词四:盐

  每天摄入标准:健康人每天6克。我们从南方到北方,吃盐的比例越来越高,盐分摄入多和高血压的发病有关。吃盐要控制,年轻时吃一勺盐觉得咸,60岁时吃同样量的盐就不觉得咸,因为人的味觉随着年龄增大对盐的敏感度下降了。老年人往往不知不觉中摄入盐超标,导致高血压患病几率增大。放盐能控制,但口感重怎么办呢?有人说少放盐多放酱油可以吗?6毫升酱油是一汤勺的2/3,但所含的钠离子量却等同于1克氯化钠的食盐。

  也许你不能一步到位,但可以慢慢减少。坚持低盐饮食三个月,就可以把口重的习惯扭转。

  关键词五:牛奶

  我国居民饮用牛奶现状:我们国家老百姓人均每年摄入量不足8公斤,还不如吃的油多,人均是22毫升牛奶,这个量低的可怜。

  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高,每250毫升中含钙近300毫克,是天然钙质的良好来源。目前的很多研究表明,钙在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方面有独特作用,而长期低钙膳食是导致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喝牛奶不要在一次大量喝,要分开喝。250毫升的牛奶早晚各一袋,并放到一餐食物的最后来食用。牛奶不要空腹喝,可以加热,但不要煮沸,煮热就可以了。鲜奶要首选袋装、保质期在两三天的。

  关键词六:饮酒

  酒精产热仅次于脂肪。此外,酒还有其他几个不良影响:可能造成胃黏膜损害、肝细胞损害、心跳加快,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要慎重饮酒。白酒、啤酒、红酒都有危害,任何一种酒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副作用。如果一定要喝的话,要限量喝些红葡萄酒,总量不超过120毫升;尽量不喝烈性白酒,不要把几种酒搀在一起喝;喝红酒时不要兑雪碧,因为这会造成糖分升高;打胰岛素的糖尿病人不能空腹喝酒,因为可能造成低血糖昏迷;喝酒前要适当摄入主食类或含蛋白质食物;有肥胖、高血脂症的人也要少喝,因为喝酒易造成食欲增加。

  吃饭没味补点锌

  细心的子女会发现,父母年老后,做的菜越来越咸。而这一切源于老人味觉的退化。专家指出,长时间吃盐过多,对身体非常不利,因此在排除其他病因的前提下,老人可以适当补锌,提升味觉。

文章来源:《健康必读》 网址: http://www.jkbdzzs.cn/zonghexinwen/2021/0414/1174.html

上一篇:大人应该从小教育孩子注重身体健康
下一篇:健康饮食 小碗吃饭可以减肥吗

健康必读投稿 | 健康必读编辑部| 健康必读版面费 | 健康必读论文发表 | 健康必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健康必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